35年历经三次心脏手术,57岁女子体验医学快进脚
湖北日报讯(记者龙华、通讯员余宇)近日,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——来自重庆的李女士。半年前,她在汉用一次手术,完成了三个心脏重要阀门的置换和修复(置换二尖瓣、主动脉瓣,修复三尖瓣)。经复查评估,她恢复良好。同时,这也是35年里,她经历的第3次心脏外科手术。“十分感谢35年里,为我生命接力的每一位医生。同时,我更感受到医学的快速进步,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和意义。”再次重获“心”生的她说。
22岁,她完成第一次心脏手术
1985年,当时年仅22岁的李女士突发胸痛、胸闷,在重庆当地医院经过检查,被确诊为“风湿性心脏病”导致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。
二尖瓣是心脏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一个单向“阀门”,正常二尖瓣的功能在心脏舒张期完全开放允许血液从左房流向左室,而收缩关闭防止血液从左室逆流入左房。二尖瓣病损,意味着“阀门”漏了,血液逆流,循环发生紊乱。李女士需要手术更换人工瓣膜。
人工心脏瓣膜有两种,一种是特殊金属做的机械瓣,理论上可以终身使用,但安装到心脏内后,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液凝结药物。另一种,是生物瓣膜,由猪或牛的主动脉瓣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,换上后仅需要吃3至6个月的抗凝药物。但当时的生物瓣膜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,大概只有8年左右。
考虑到李女士还十分年轻,而且已经结婚生子,所以当地医生为她更换了金属机械二尖瓣瓣膜。术后,李女士住院2个月,康复出院。
第二次手术,康复期缩短一个月
1997年李女士发生了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”,虽然当时在重庆当地医院急诊进行了冠脉溶栓治疗,生命得到了救治,但是心尖部也形成了室壁瘤,这为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留下了隐患。
到了2007年,李女士又出现了胸痛、胸闷、全身无力的症状。随后,她在当地医院心外科检查,原来心脏的另一个“阀门”——主动脉瓣坏了。她必须再一次更换心脏的“阀门”。
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这一次当地医院为李女士更换了更先进的金属主动脉瓣。同样是心脏换瓣,这一次,李女士从入院到出院仅用了1个月时间。
难度极大的“第三次”,实现“一石三鸟”
两次心脏瓣膜手术后,李女士身体慢慢康复,日子也恢复了正常。不想,从2016年开始,李女士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、乏力、喘气不适,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不适,有时夜间还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,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。李女士不得不每个月都住院调整治疗。
“一动就累,自己洗漱都会喘不过气,连毛巾都拧不动,在家里什么事都做不了,全靠家人照顾。”李女士回忆,到2019年的时候,自己张口吃饭都会觉得累。
经查,她的另一个心脏“阀门”——三尖瓣也坏了。也就是说人体的四个心脏瓣膜,李女士已经坏了三个。而此次,她还查出患有房颤、Ⅱ型糖尿病,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疾病。
在经历药物保守治疗没有效果后,做第三次外科开胸手术已迫在眉睫,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都非常大。李女士辗转国内多家医院,没人敢接受这个挑战。
最终,李女士“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”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。
接诊的陶凉教授直言不讳地说,第三次手术挑战巨大。首先,经历了前两次开胸手术后,患者胸腔内的原有解剖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瘢痕形成组织连粘,正常人胸骨和心脏之间的保护层——心包组织也没有了。在这样情况下,要将心脏与胸骨完全剥脱游离都十分困难,稍有不慎极易伤及心脏,引发心脏破裂。同时,置换瓣膜的过程中还存在视野局限、手术部位显露不充分、操作困难等问题。
经过慎重分析,陶凉教授团队决定接受“挑战”。“采用医院独特的双瓣环扩大技术进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,通气行三尖瓣成形、改良迷宫术。一次解决三个病变瓣膜,我们拼一拼!”
最终,陶凉带领心外科团队在体外循环、麻醉、超声影像等多学科的倾力配合下,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成功完成手术。术后两个星期,李女士就顺利康复出院。
“以前上厕所,走那么几步路都会觉得累、喘气,现在我每天可以走八千、一万步,生活都可以自理了!”李女士感叹自己迎来了新生。